城市家具應該如何定位
來源:網絡 │ 發表時間:2019-04-25 08:51:45
2015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發布的《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 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》第十八條中,“城市家具”被正式確立為中國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。作為國內“城市家具”領域的專家,東華大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院長鮑詩度教授在2001年就開始從事“城市家具”研究,是研究“城市家具”方面的專家。
“‘城市家具’尚未在國家行業標準體系中提出明確的術語定義,與之相近的名稱有‘道路附屬設施’、‘市政公用設施’、‘公共設施’、‘環境設施’等,主要在道路交通與市政規劃的體系中使用,而‘城市家具’涵蓋所有城市公共空間的設施種類數量達四十種之多。”鮑詩度表示,此次“城市家具”設計規范被提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,將極大促進“城市家具”在上海城市建設中的作用。
在鮑詩度看來,現有國家和行業標準中,涉及“城市家具”四十種設施的標準有五十多部,需要有系統性的設計、設置和管理標準。在城市建設和改造過程中,各類設施的設置數量和位置有待改善。
“像道路交叉口人行道上,常見道路僅一個路口轉彎半徑內的各種桿體、箱體設施的數量高達十幾種之多,各類設施布置密集、混亂,有的設置在道路中間、人行道過街位置處,影響和妨礙行人通行,加之盲道中斷、錯行、急轉、未設置,以及鋪裝面高差、破損等問題,城市的無障礙設計水平不高,存在較多隱患,城市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受到制約。”鮑詩度說。
“城市家具”就是放在城市客廳里的家具——路燈、座椅、果皮箱、候車亭、指路指示牌、公共藝術等等。在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教授看來,城市絕不僅僅是一個集納人與物的容器,也是一個地區、一簇群體、一種文化的見證,正是這些深具內涵和底蘊的文化綿延,構成了一座城市最為核心的價值和意義。
芒福德(L.Mumford)在他的名著《城市發展史——起源、演變和前景》的開篇中曾說:“如果我們僅只研究集結在城墻范圍以內的那些永久性建筑物,那么我們就沒有涉及到城市的本質問題。”這些論斷準確地揭示出城市所包含的復雜格局,提示人們透過城市的表象,去探究更深層次的城市文化結構。如果用比較直觀的表述來形容這一結構,則可以使用“符號——記憶——認同——精神”這四個概念。在金江波看來,“城市家具”中許多元素,其實都是這座城市的“符號”,其被人們記憶、認同,并最終影響到這座城市的“精神”。
今年是上海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“三年行動計劃”的第二年,架空線入地、合桿整治等工作將進一步推進,在此背景下提出抓好“城市家具”設計規范工作可謂正逢其時,通過充分考慮桿件與道路景觀環境的協調性,對設計、實施各階段的質量進行科學指導與把控。從考慮城市整體環境全局性入手,在全面綜合管理下統籌城市公共設施,讓服務更具合理性和科學性。